第六次实习进了字节,让我认识到前面五次都是无效实习
我是干什么都比较着急的,怕自己赶不上进程,经常也是没规划好就急急忙忙去做了。
👋第一段实习是大二暑假,去了上合组织司法基地,是学院合作的项目。那时候还没想好以后做什么,憧憬进国际组织,也一直在参与学校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计划。那段实习就是陪同外国学员参加会议培训和外出。很快乐的一段经历,但是后面我放弃走国际组织这条路了。
👋第二段实习竟然已经到大四了,主要大三为了保研在学校给老师干活。是一个五百强外企做销售支持。其实工作特别无聊枯燥,就是打印合同盖章,还有帮忙审核报销材料。一天140,通勤1小时。
👋第三段实习开始想做互联网产品,去了一个创业互联网公司。但是工作时间太久了,晚上9点也不能下班,通勤要1个半小时!去了三天我就跑路了。
👋第四段实习在一个互联网小公司做产品实习。算是个小而美的公司,通勤1个小时,6点准时下班,人际关系简单。工作主要跟用户体验相关。实习三个月感觉挺好的,但一个离职姐姐的话点醒了我,她说这种小公司里没有发展前途,能去大厂就去大厂。
👋第五段实习在滴滴做数据产品实习,有个聊得来的小姐妹,但听她说工作只有埋点设计。工作上手挺快的,但感觉那个职位更像协调统筹,没有数据专业背景也做不了太难的。通勤太麻烦,做了半个月去字节了。
👋第六段实习,进了字节策略产品。经历了刚开始很艰难的大量输入过程,现在慢慢适应了才发觉确实成长也大。入职一个月多,现在已经要一周五天10点后下班了。但是all in地工作后,感觉玩的也更轻松。才终于明白了有效实习的精彩。
🪴我不是很功利的人,也从来学不会精明计算。所以花了挺多时间走了些弯路,虽然现在断定为5段无效实习,但我知道当时每一次都是在权衡后的最佳选择。况且没有这五段无效实习,也不可能获得第六段。
✨第一段实习算是大学最高光时刻,每天住酒店,跟着大巴车去上海各个景点逛,也收获了友谊和回忆。第二段实习了解了外企的工作状态。第三段跑路经历让我学会拒绝,也痛苦地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第四段互联网产品实习是后面大厂面试唯一的谈资。第五段滴滴快速获得了数据指标敏感和对大厂工作模式的了解。
🍃每一步都有偶然和必然。当然我也遇到好多第一次实习就在大厂的校友。对于我这个工作小白来说,每一次实习都是补足一点信息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