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下香港三联书店北京编辑部的笔面经
晚上接到了offer,想三联在出版界还不错,不如把笔面经写出来,让想去出版业的同学有个参考。
我去的这个是香港三联。因为他们在大陆开始第二年,所以需要人手,一下子招了四个,两策划两文案。报名情况是简历投递2000,进笔试130多人,分成三场笔试,然后13人进一面,6个人进二面,最后要四个。
笔试开始前一位香港三联的女士(后来她就是将来主管大陆业务的人)介绍了下三联情况。三联分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家。这三家人才可以互相流动。等等基本情况。
笔试两小时。题目共6道。第一个是中译英,是关于中国陶瓷的,很多专业词汇,比如纹样,花纹,伊斯兰风格等,句型也蛮难。第二是英译中,稍简单,是论及西方建筑思想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但翻译的要信达雅。第三个是文言文翻译,考的是千里马和伯乐那个,大家都记得。以后是三道发挥题。题4:你最想去的一个国家或地方,题5: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题6:如果你想把一本中文书版权卖到海外,你会选那本?
开考之前,那位女士说主要考察大家细心的能力,但据我后来面试的情况,觉得并非如此。细心也许只体现在第三题,那个人人知道,只是要翻译的滴水不漏。我觉得她们主要看的还是后面的主观题,从主观题看你是否阅读面宽,是否阅读量大, 表达能力是否好,文字功底等等。而且后来的面试问题,让我觉得她们对主观题更为重视。
三联效率很高。20号上午笔试。下午就接到电话,面试安排在上午第二天。
笔试是那位女士和一位老者。主要是那位女士再问。三联比较人性,把每一位面试者的时间错开,大概每半小时面一位,问的比较详细,也会很耐心的告诉你三联的情况。
我也不是答的特别好。我的情况是有雅思和托福成绩,在国外交流一年。
那道中译英的我答得一般,一些专业词汇我也不会,比如说花纹、纹样等,但是尽力把翻译通畅就可以了。虽然翻的不像原文,但是使人明白原意就可以了。
英译中稍微简单一点,但要注意把大概意思译出后,对句子和结构进行调整,不要有明显硬性翻译的痕迹。
后面几道主观题比较考人功力。
最想去的地方我写的是印度的菩提迦耶,其中我援引了林怀民的流浪者之歌,提到菩提迦叶对人生无常的启示。我还在里面加了点lonelyplanet的内容,因为我想三联可能重视你的阅读审美。总体的意思就是菩提迦叶存在于印度这样一个火车经常晚点七小时以上的地方,却教人无图无求,就如智慧经常升起于混乱之中。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写的是杜尚访谈录。杜尚的出现影响了西方艺术史的进程,他教人轻轻巧巧的放下艺术界混杂不堪的观念束缚,而使生命清净的呈现出本来面目。
如果选一本书引到国外,你会选哪本? 我写的是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大意是西方文化路线走的是分析、理智型,而梁先生力证中国哲学的整体、合一和反分裂之优点,为西方所不具备。
考试时间总共两小时,卷子一共三张纸,时间不紧也不松。每个主观题都只留出了七八行的空白,写的太多无益。花些时间整理思想,锤炼文字,誉写工整,可以使你的卷子脱颖而出。
因为招聘广告上有一条编辑的职责是:为书籍撰写评论与宣介,我猜想可能是写在封面或封地吸引读者购买的那种,因此不必写的太长。结构轻巧、文字或婉约或有力,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个别人真的有见解,三五行之内不可见分晓,写的非常有道理,也是可能被三联欣赏的。我觉得出版界没有一定的规矩不可。
我交卷时,看见阅卷人已经坐在笔试者们的身后阅卷,速度蛮快的,基本上是扫两眼,就放入拒绝或者是面试的一摞。
12点交卷,下午5点通知第二天上午的面试。我排在第一个,是9点20。可见我笔试答得不错。后来面试的时候也问了我笔试中回答的一些主观题。
面试是一位香港三联过来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大陆这边的内容。旁边还有一位老者,在面试时一直没有发问,不过觉得他一问就会问到关键点。
面试时主要问的问题时,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你最喜欢读的是什么书? 你现在在读的是什么书? 针对我国外交换一年的经历,他还提问我对跨文化的一些看法,比如你的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怎么看等等。我讲到了我在国外上的一门中国艺术与文化导论的课,讲了一些那门课的同学对中国的看法。
总体说来,面试我是比较汗颜的,我专业是教育,不是完全的文史哲,这几年心为形役,没有读过太多的精品书,依仗的不过是前些年读书加体悟的老本。我觉得答的比较吃力,但还好是尽量整理思路一直在那里说,不过看面试官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有一个诀窍是面试前做些功课。我看过北京三联前经理,读书人范用的一些读书交友趣事,在面试时也提到了,结果面试官很惊喜。我仍然汗颜,这个每个爱书人应该都知道的,我只不过是在笔三联时专门找去读的。
三联很尊重人,在面试前先夸你一通,也会很认真的倾听你的回答。每位面试者的时间大概半小时,进一面大概是十几位,一共面了一天半。
隔一天上午接到了二面的电话。二面进六个,在其中要四个。
二面其实没有怎么为难人,主要介绍了一些具体情况,是香港三联在大陆刚刚开始第二年,开始薪水肯定不会太高,而且会很累,告诉我不要只膜拜三联的牌子而不要想得那么美好。而且不解决北京户口,问我怎么办?我说我男朋友在北京一个高校,他有户口。
一面的时候,面试官提到了,我们的主要工作,在于把中文书引导海外市场,做一些相关的选题和海外版权贸易的事情。因此我在二面的时候,特意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我说到了《狼图腾》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而同是企鹅出版公司引进的苏童的小说销量则一般,可见海外读者更加重视读物的故事性与可读性,我同时还援引了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在中国市场久居畅销书之列,说明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的普适性是打通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 说这些时那位老者在一边点头,说,这些观察是比较正确的。不过我当时很紧张很紧张,我曾经在终面被刷过,不想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失败。这样患得患失,当然会影响发挥。本来可以说的很流利的,但是我当时有点结巴和重复了。
二面到这结束,我留了很多遗憾,怏怏离去,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锻炼心理素质。下午调整心情,和同学出去吃饭,然后聊天逛超市,接到了offer.
户口问题,也是大家蛮纠结的一个问题。
我没有太在意这个。一是因为我男朋友在大学做行政,他有。二是即使我将来不和他结婚,我也可能不留在北京。我不想现在就为一个户口处心积虑。
找工作的时候,和在上海深圳的同学都交流过,他们都劝我来南方。他们说,北京衙门气太重了,人人都为一个户口编制奔走,真正的青春就燃烧在这里面了。南方的市场经济要发达的多,你来这边是好事。
我的确不是个现实类型的人。我不喜欢的事情就不想做。我非党员非学生干部没有获奖经历,这种类型的人才进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几乎没有可能。就像三联一直拒绝做教辅书走市场路线,就像2004年的三联风波罢免了汪季贤,三联能要我,可能也是看重这种气质吧。
劝大家没有必要一定营营役役留北京,为了北京户口四处哀叹。做自己最适合的事情,别管它是不是体制内,是不是给你安定感。只要你确信你最适合这个职位,只要你认为这个工作能够让自己主动加班毫无怨言,别听大多数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