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HR想尽一切办法压低候选人的工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们把薪资共识看成买卖双方议价,公司要购买候选人的价值作为生产资料,候选人提供价值给公司,这个想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市场价值规律下,买卖双方的价值认知不对称。候选人价值作为交易商品,HR代表公司作为采购方,双方定价都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和价值评估的影响。候选人想办法抬高价格,公司方想办法压低价格,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工资价格不一定真正匹配价值。
1、好处一:利于绩效目标。对于HR来说,作为公司人力资源采购者,会有一定的绩效指标,那就是『成本』。这放在任何一个采购岗位,都会考核的指标。这是HR岗位的价值体现之一。『成本』指标在很多公司绩效考核中,都会被优先重视。
如果给予工资过高,候选人进来熬不过三个月,或者价值输出低于预期,公司会觉得用人成本过高。『成本』既可用整体指标值来表达,也可用单人成本-产出的人效来看。
2、好处二:利于激励管理和人员发展。招聘不仅仅是招到人,还需要考量人与工作匹配,未来发展潜力,因此价值评估不是只有面试那几个小时,而是几个月,一年或许更长。因此,面试时的薪酬共识只是初步评估的价格,基于信息不完整,价值未经实践验证,薪资一般不会高。这样未来调薪会有较大空间。如果初步价格给予过高,后面想调低,这是很多员工无法接受的。例如,有些公司会在试用期结束后调整转正工资,就是对三个月实践验证后的出价。未来半年或一年再调整,也是价值进一步体现后的出价。
所以,候选人的价值体现不能以之前的环境输出作为对标,而是放在当前环境下进行验证,才是符合这家公司的价值要求。有些候选人觉得,我在以前公司能力很厉害,很受重视,工资应该给高。但在HR看来,以前经验值只是作为出价的基础,还会结合当前公司文化、组织结构、工作内容等进行综合考虑。
3、好处三:利于薪酬管理。一般公司会有完整的薪酬体系,这个薪酬体系符合当前公司的发展需求。我们看到,在薪酬市场上,岗位薪酬有些公司是中位值,有些是75、90分位,有些可能低于中位值。每家公司的薪酬体系都会不同,导致类似岗位的薪酬也会有高低。
HR在出价时,会考虑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和用人部门类似岗位的薪酬水平,以达到基本的内部公平。候选人作为新人,且价值未经验证,在用人部门中,如果薪资过高,被其他员工知晓,其他员工也可能要求提高薪资,影响团队氛围和绩效。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老员工很不满,觉得新人进来工资比老人高一截,但做下来能力还不如老人,这种怪相在很多公司存在。因为在公司看来,新鲜血液有可能为公司带来创新的行为和理念,但这只是最初招人的想法,实验下来结果可能相反。
所以,有些公司会在薪酬管理上采取较为保守的做法,以相对公平为出发点去出价,在未来实践中进行价格调整。这样不会导致老人不满,让团队氛围保持稳定。
候选人出价时,很多时候考虑的是外部市场价格,而HR出价是基于内部公平价格,所以价格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度。
以上,HR压低候选人工资,一是为完成个人绩效,二是为工作的开展。工资价格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如果起初处理不好,未来会有一连串的人员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