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招聘时真的有「非 985 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样的潜规则吗?
大公司有胜任力模型,分不同岗位,依据胜任力去筛人。
大多数科技/互联网公司,自研或采购的笔试系统可靠,不会用学历筛简历,而会用笔试分数筛。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要求,这些胜任力大多数是学校学不到的,所以我们不会只认高考和考研成绩。
大多数HR,也不会跟自己的offer量过不去,随便毙掉自己的简历库。而会怼回业务不合理的需求。
业务负责人今天只看985,明天只看男的,后天只看竞品跳出来的,你HR如果都无条件同意了,那下周要求又会加码,变成“只看毕业5年内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选”这种五彩斑斓的黑,到时候HR需求满足不了,原地爆炸。
所以我们一般会用各种理论、方法、工具、模型、画像、数据分析,规范胜任力,把优秀的双非同学捞起来,增加HR自己出offer的概率。甚至HR老手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学历不太好的面试官去面双非校招生,更容易控制有色眼镜。
互联网,谁按985/211筛简历,谁招聘工作没入门。即便挑院校,也是分岗位类搜集研究一套重点院校库。
不可能光用一个20多年前的经费支持项目,去评判未来的毕业生,985/211工程的扶持经费都花完了好伐。建议下载一个脉脉或者领英,牛客网也行,按厂子搜,看看去年19届,前年18届,多少双非的同学进入了你梦想中的大厂,有名有姓,就在上面。
别再怨天尤人,臆测HR只看学历,学历权重其实很低。
我自己是17届HR校招生,随便偷看薪资单,我知道那些同届的双非同学,很多都比我贵,很多也是我可靠的业务伙伴。我不允许他们被这种弱智方法筛掉。
以上结论适用于我所见的互联网/游戏/科技企业,对内卷化严重的行业不适用。